INFORMATION CENTER

资讯中心
 

INDUSTRY NEWS

行业新闻

2025年全球LED照明行业掀起涨价潮:产业链压力下的集体策略调整

发布时间:2025-03-19

2025年开年以来,施耐德、朗德万斯、昕诺飞等十余家国内外LED照明头部企业相继发布调价函,宣布对旗下部分产品价格上调3%-15%,这一集体行动引发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关注。行业分析指出,本轮涨价潮是原材料成本攀升、供应链结构性矛盾以及绿色转型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一、原材料价格跳涨挤压利润空间

作为LED照明核心材料的稀土元素(如镝、铕)、半导体级氮化镓及驱动芯片成本持续攀升。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,2024年四季度照明级氧化镓价格同比上涨47%,封装用金线成本突破85元/克历史高位。昕诺飞在调价函中明确表示:"关键材料采购成本较三年前增长62%,现有价格体系已难维系"。

更深层压力来自地缘政治引发的供应链重构。美国《芯片与稀土安全法案》实施后,中国LED企业进口高纯度镓原料关税增加12个百分点。木林森副总裁李明坦言:"我们在马来西亚新建的衬底工厂虽已投产,但短期难平抑成本波动"。

二、绿色技术迭代催生结构性涨价

欧盟2025年强制实施的ERP III标准对LED产品能效提出更严苛要求,规定室内照明光效需达140lm/W以上。为满足新规,欧司朗最新推出的Pharos系列采用量子点涂层技术,单颗芯片成本增加8美元。这种技术升级推动高端产品价格上浮,罗格朗智能调光系统涨幅达13.5%。

中国照明学会秘书长窦林平指出:"这不是简单涨价,而是为碳足迹追踪、可回收设计等新增功能买单"。数据显示,符合ERP III标准的产品生产能耗同比增加17%,但使用寿命延长至8万小时,全生命周期成本反而下降23%。

三、供应链重塑倒逼战略调整

疫情后全球物流体系尚未完全恢复,2024年红海危机导致亚欧海运周期延长12天,单个集装箱运费突破8000美元。ABB在声明中强调:"为保障交付时效,我们不得不将部分空运成本转嫁"。这种供应链压力在智能照明领域尤为突出,施耐德智慧路灯控制器因FPGA芯片缺货,交货周期从45天延长至120天。

行业洗牌正在加速。朗德万斯关闭了波兰低端球泡灯产线,转而聚焦医疗照明等高附加值领域。与之对应,成都灯具厂家、佛山照明等企业通过建设垂直一体化产业园,将毛利率提升4.2个百分点。这种"提质减量"策略正在成为头部企业共识。

四、市场分化催生新竞争格局

涨价潮加剧了市场层级分化。高端商业照明领域,昕诺飞、欧司朗凭借技术壁垒维持15%以上溢价;中端家居市场,木林森通过智能制造将成本增幅控制在5%以内;而低端代工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,东莞已有23家小型LED厂转型储能设备生产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智能互联成为破局关键。雷士照明最新发布的"光云系统"通过AI算法优化能耗,虽然硬件价格上涨9%,但年度服务合约锁定40万套订单。这种"产品+服务"模式或将成为行业新增长极。

本轮LED照明涨价潮折射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与机遇。短期看,价格波动可能抑制部分消费需求;但长远而言,通过技术创新消化成本压力、构建差异化竞争力,正是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正如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所言:"当灯光不再只是照明,而是智慧城市的神经元,价值重构便水到渠成"。

版权所有   四川华月灯具制造有限公司    蜀ICP备16025331号-1    由四川创企科技提供网站建设服务